農村被拆遷戶需要明白的一個首要問題就是,自家房屋拆遷的補償安置標準是怎樣的。大家經常說的“農村房屋拆遷”,是指國家征收農村集體土地時對地上附著物的征收,也就是說房屋是作為地上附著物進行補償的。水井、院墻,花草樹木等同樣是屬于地上附著物的范圍。那么具體的最新農村房屋補償標準是什么?
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物價也不同,一刀切式的補償數額是不現實的,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國家對農村房屋拆遷補償并不是統一、具體而明確的,而是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確定,合理補償,不降低原有的生活居住水平是大原則,本著這個原則,農村房屋拆遷的補償包括三種方式:
1、遷建安置——批地建房
條件允許的地方實施宅基地遷建安置,并補償房屋重建成本。春節期間,在京平律所的交流平臺上,很多農戶表示:家人戀舊,不想住高樓,自家院子視野寬闊,空氣好,還能種種菜養養花,喂幾只雞鴨,還有大黃狗看家護院。
所以很多人的首選是劃地重建房屋,延續原來的生活方式。如果拆遷當地條件許可,被拆遷戶可以選擇遷建安置,也就是劃給農民宅基地用于重建房屋。但是,如果當地確實沒有規劃的土地進行分配建房,此種方式是較難實現的。
2、純貨幣補償——給錢自建
農村房屋拆遷,如果選擇純貨幣補償,宅基地地價+房屋的重建成本。宅基地的地價,可以參考當地政府制定的征地區片綜合地價,一般各地國土部門官網可以查到,每兩至三年調整一次,建議查找最新的,以避免出現補償標準偏低的情況。
房屋的重建成本是指重新建房所需要的貨幣總額,含材料費、人工費等。比如房屋主體結構、墻體、門窗、給水、排水、排污及內外裝飾等材料和人工成本。簡單來說,重蓋一座一樣的宅院全部的花銷。
3、房屋安置——以房換房
貨幣補償、房屋安置都是農村房屋拆遷的補償方式,被拆遷農民可以自由選擇。選擇房屋安置,最低標準應當是,按照合法房屋的實際面積和安置房屋面積1:1的比例進行安置。實踐中,有的地方是按照1:1.2,有的是按照1:1.5,或者更高的置換比例,高于1:1的標準是可以的,但如果低于,則是不合理的。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涉及拆遷的房屋屬于城中村或劃入了城市規劃區,周圍都是商品房或者樓盤,只給房屋成本顯然是無法保障原有生活水平的。此類情況下法律規定,權利人有權主張參照周圍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補償。如果涉及拆遷的房屋有經營行為,并有相關經營手續,比如小賣部、批發點、煙酒店、飯館等,停產停業損失也是需要補償的。
根據農村土地法律規定:咱們國家的相關法律和規定上有表明,農村宅基地補償依據區片綜合地價,房屋是按照地上附著物進行補償。具體的拆遷補償分三種:1、貨幣補償,即直接用現金一次性補償清楚;2、產權房屋調換,
拆遷補償費,用于補償被拆房屋所有權人的損失,以被拆遷房屋的結構和拆舊程度劃檔,按每方米單價計算中。周轉補償費,被用于補償被拆遷房屋住戶臨時居住房或自找臨時住處的不便,以臨時居住條件劃檔,按被拆遷房屋居
棚戶區改造的補償標準要分二種類型的土地來區分;其一,就是集體土地上的棚戶區,方式有二種;1、貨幣補償按理說,有些位于城市周邊的集體用地不屬于農村。但是要以農村的賠償標準給予被拆遷人補償的話,許多被拆遷
首先來看農村的宅基地征收拆遷的補償方式;一般會分成兩種形式,一是貨幣補償,也就是根據當地的地價等情況來照價賠償;另一種則是給與一定的安置費用,在其他規劃區內重新劃一塊宅基地或者安置小區內的安置房的置換
? 2019 TywNet,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版權歸甜柚所有
本站部分內容轉載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 ICP證:湘ICP備1800415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