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鄉建設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舊房需要拆遷,拆遷補貼成為農民最關注的事,關于拆遷補償,國家也出臺了很多政策。不管農民處于哪種情況,都有相應的政策,那有戶無宅農民遇到拆遷時該如何補償?
對于戶口在農村沒有宅基地,動遷時是否賠償的問題,律師的答案是不一定,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戶口只是戶籍管理機關用以記載和留存住戶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文書。以前戶口被區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但是在2015年戶籍制度改革以后,就只有居民戶口一種類型,隨之國家又放松了戶籍管控,非轉農就變得非常容易,經常有村民到派出所把女兒的女婿,岳父岳母,嫁城女和在外工作的職工親屬戶口遷到待拆遷農村自己名下,以圖騙取巨額拆遷補償款!
雖然當前農村統一為居民戶口,取消了農業和非農業戶口之分,但同時用集體經濟戶和非集體經濟戶進行區分,你戶口就是落在村里也不一定能獲得拆遷補償!按慣例,農村拆遷分配的依據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2015年《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就專門指出,戶口登記不作為享有集體收益分配權的依據,戶口遷移與集體利益收益分配無關,于是能否取得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就顯得非常關鍵。
在當前農村,宅基地征收補償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宅基地使用權補償,二是地上房屋補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等相關規定,宅基地征收主要是使用權補償,補償價格取決于宅基地區位位置,而房屋是按照地上附著物進行補償,也就是進行重置價格補償。
各地方政府對宅基地補償也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種方式,一是采取宅基地遷建安置;二是 純貨幣補償,包括房屋重置成本價+宅基地地價;三是安置房置換,由此可見宅基地及房屋拆遷補都與戶口沒關系,這也符合相關法律精神!!
那么對有戶無宅的農民能否給拆遷給補償,就回到了前面所說的是否具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筆者結合西安市高新區所屬村莊拆遷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在西安高新區下屬的興隆、細柳、靈沼、五星和秦渡鎮,如果你具備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父母和兄弟姐妹等都住在同一處宅基地的房屋里,即使沒有宅基地,也可以享受和其他村民同樣的補償,比如西安高新區就給沒有宅基地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每人賠償70平安置房+10平門面房+5萬安置費+1.8萬過渡費。
如果你是非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者掛靠戶口(如將外嫁女、女婿或者岳父母戶口遷回村),西安高新區不會給沒有合法宅基的非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任何補償,即使你和父母或者子女在同一個戶口本上!
如果你是非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戶口也在村里,但是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配偶或者子女共有宅基地,高新區規定該成員要曾經在村里生活過30年,才有拆遷安置資格,西安高新區給予60或70平安置房!
所以說,只有戶口沒有宅基地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一般是可以獲得拆遷補償,只有戶口沒有合法宅基地的非集體戶基本無法獲得相應安置,即使有也有苛刻條款。
眾所周知,各個地區的經濟水平不一樣,拆遷補償方案也就不一樣,所以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遇到不合理的征收補償,通過法律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農村拆遷,有房子卻沒有戶口,拆遷時應該只給予房屋補償,沒有安置補助。在農村有房子沒有戶口,則認定沒有該村的村民資格,因此就不能享受村民的待遇,比如家庭承包土地分配待遇、房屋拆遷時的安置補助待遇等。農
只有居住權的房屋在法律上稱作公租房,關于公租房的拆遷補償款的分配主要遵循一人一份、均等分割的原則。在這個基礎上,承租人若具備以下特殊情況,可酌情享有多些補償:1、承租人或同住人屬于年老體弱,缺乏經濟來
房子動遷,戶口可以移到新的分配房屋中。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第十條規定:“公民遷出本戶口管轄區,由本人或者戶主在遷出前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出登記,領取遷移證件,注銷戶口。”第十三條規
不一定。對村集體的公共積累用于拆遷賠償補貼或補助的應按本集體經濟成員按人頭分配補貼。1、按戶口補償:對于集體土地上房屋征地拆遷,適用《土地管理法》和各地政府依據該法制定的實施細則,集體土地上征地拆遷是
? 2019 TywNet,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版權歸甜柚所有
本站部分內容轉載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 ICP證:湘ICP備1800415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