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保障,一旦農村土地被征收,農民就失去了一份重要的保障,這也是為什么那么多農民擔心土地被征收的原因,其實不用太過擔心,國家早就考慮到這些問題了,為了保障被征收農民的權益,國家出臺相關法律,對農村土地征收作了規定。那么,農村土地被征收,農民朋友該怎么辦呢?
一、法律規定,征收土地要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對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二、農村房屋被拆遷后,可以考慮重新申請宅基地
《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96號)規定,在城市遠郊和農村地區,主要采取遷建安置方式,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拆遷補償既要考慮被拆遷的房屋,還要考慮被征收的宅基地。房屋拆遷按建筑重置成本補償,宅基地征收按當地規定的征地標準補償。在城鄉結合部和城中村,原則上不再單獨安排宅基地建房,主要采取貨幣或實物補償的方式,由被拆遷農戶自行選購房屋或政府提供的安置房。被拆遷農戶所得的拆遷補償以及政府補貼等補償總和,應能保障其選購合理居住水平的房屋。
因此,農村房屋被拆遷后,有可能劃撥宅基地重建房屋。一般來講,如果被拆遷人家地處城市遠郊和農村地區,原則上可以另行劃批宅基地建房的;如果被拆遷人家地處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原則上將不再另行劃批宅基地建房的,主要采取貨幣或實物補償的方式,獲取新宅基地的可能性比較小。
綜上,倘若遇到農村土地拆遷,要先仔細查閱當地發布的安置補償方案,如果里面記載了被拆遷人可以選擇另行劃批宅基地易地遷建的方式進行安置,那么就可以按照相關程序辦理申請手續,獲得新的宅基地另行建房;如果安置補償方案中沒有這個選項且所在區域也不符合宅基地重置的條件,就需要選擇其他安置方法。
所以,農村土地被征收,被征收農民不要擔心,只要征收方依照程序進行合法征收,對農民來說,完全是可以保障生活水平的。但在實踐中,不合理的補償現象時常存在,被征收農民千萬不可忍氣吞聲,勉強接受微不足道的補償,一定要及時咨詢專業律師,并在律師的指導下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保障對象的確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被征收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數量和對應的人員,確定參加基本生活保障的對象。對象的名單,由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確定,并經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查、公示
農村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條例有哪些規定第二十五條 征收土地方案經依法批準后,由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并將批準征地機關、批準文號、征收土地的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準、農業人員安置
征收土地不能觸碰的底線:征收前后,被征地農民生活水平不降低!法律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嚴格征地拆遷管理工作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緊急通知》(國辦發明電【2010】15號):“征地涉及拆遷農民住
第二十五條 征收土地方案經依法批準后,由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并將批準征地機關、批準文號、征收土地的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準、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辦理征地補償的期限等,在被征
? 2019 TywNet,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版權歸甜柚所有
本站部分內容轉載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 ICP證:湘ICP備18004154號-1